1. 大多数的家长随波逐流
对当今教育,没有人满意!可是,为了就业,在没有方向没有勇气的情况下,只能随波逐流,随大潮了。如果是这样,那麽,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可要郑重的告诫你们,你们是在害人,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也害了你们的家庭,当然,社会也被你们害了。
当今学校教育是什麽教育呢?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而我们从小到大,特别是3-18岁,我们更需要什麽教育呢?不是知识,更不是技能,是行为,是习惯,是行为习惯后面的心性与品行。学习知识与技能不难,成人后,可以学到大量的知识与专门的技能,可是我们的行为习惯、心性品行,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幼苗长成小树,小树长成大树,欲养正,不可矣! 所以,必须从小对孩童进行行为教育。事实上,我们对孩童教育,从来不缺少行为教育,只不过,有很多是不良行为教育罢了,即便有一些良好的行为教育,也不成体系,也不能持续。
一个行为教育成功的孩子,由于良好的行为习惯、意志毅力、品行心性,他会带动他在其他方面的学习进步,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能,无论是理解力,还是判断力,而且由于内心强大,他更能驾驭外面的人与事,更能取得成就!我经常讲一个例子, 我们的军队,一个调皮的、没有啥文化的18岁的孩子参军,三年下来,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为什麽呢?就是行为教育的结果,比如,有规律的操练与生活,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配合,但主要是一些有规律的行为习惯,纠正了以前的行为习惯,逐步在身体、气质上产生影响。不过,由于18岁,一般人的品行心性都已成形,虽然,军队教育在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怯懦、懒散、进取、意志毅力方面帮助甚大,可是在心性、品行方面,就不行了。这样要求,我们在孩童最容易教育的早期,持续地进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潜移默化的改变其心性、品行。
2. 传统社会的教育
在我们传统社会,虽然没有行为教育的概念,可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与环境都在行为教育之中,而且,传统社会的行为教育是成体系的。你们看,我们的《弟子规》主要是行为方面的规范教育,看我们的《朱子治家格言》,首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下面,我全文引用,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佔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你们看,没有什什麽抽象複杂的思辩或道理,多是行为方面的规范与约束,当作与不当作。我们传统社会,没有当今这样的浮燥,更没有一些令人上瘾,不健康的电子文化产品,没有功利化的教育体制,没有充满毒物的教育环境,没有一些急功近利、浅薄无能的家长。作为行为教育的体系——礼教,一直存在。所以,纵然,我们以前,我们的孩子六七岁才上学,也没有我们现代这种寄宿制的全日制私塾、书院,可是,他们的行为教育、礼仪教育乃至心性品行教育都进行很好,原因就在于此。那时候,我们的孩子教育问题,是一个家族的大事,每个家族都有出人头地之人,他们的教育决策者,或是知识宏富的长辈,或是德高望重的族长,或是功成名就的冠带名宦,比如孔子,从小就没有父亲,可是并没有防碍孔子的教育,反而是较贫困的经济条件、没落的社会地位,苦练了孔子心志,使他人生成就更大。
而我们现在,教育的决策者,却是父母,本就没有什麽深厚文化素养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没有上升到家族兴旺的层次,更可怕的是,我们却把孩子交给了对孩子的行为教育起不到根本作用的幼儿园与学校,这叫什麽??我们用错误的人,在错误的地方,用错误的方法,实施的错误的教育,毒害了唯一正确的孩子,孩子是无辜的,孩子也是不幸的,他们一生下来,我们就给他们了不合适有毒的教育,等他们长大了,变坏了,我们却用道德用法律去制约他们了,他们自己也承担了人生的代价,同时,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承担了巨大的代价。当今很严重的教育问题,请家长们醒醒!清醒之后,就下决心,鼓起勇气,为了孩子,不惜一切努力!
3. 行为教育的核心是什麽?
就是立足于行为的教育,长时间的颁率高的行为就是习惯,待人接物的行为就是礼仪。行为,不仅包括交接他人的言行举止,也包括独处的言行举止。我们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勤廉忠诚,这些道德理念,无一不需要行为是支撑和实现,嘴巴上说出来,是没用的。圣贤教育的起点与核心就是行为教育,不是知识,不是技能,不是记诵,也不是似是而非的高谈阔论,也不是着书立说,成名成家。用佛家的话说,行为教育就是修行。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我们来访一位所谓的“学者”,没来之前,多次邀约前来,来了之后,递上他的书,几句话之后,又急急而去。没有任何虚心问道求学之心,也没有任何恭敬虔诚之意。无行也无色,于是我断定,此人非真学者也。我们圣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内圣外王之学,被称为大学,修身,就是修行,真正的学者,无一不是修行者。这方面,我们的佛教与道教甚至西方的其他宗教,都做得比较好!宗教界人士,就做人方面来说,多数是不错的,一是有信仰,二是也是最关健的就是持续的行为教育。
最后,行为教育是如何养正孩子的?行为教育的短期目标是,让孩子在俭朴、纯淨的环境下,有规律地学习与生活,然后在行为这一块形成良好的习惯,待人接物有礼有仪,同时达到意志毅力的训练;中期目标,是通过圣贤教育让孩子获得学习兴趣、自信,逐步对天下国家、黎民百姓有热情、有担当,为人处事有耐心、有韧性、有仁心、有谦让、有气节,同时训养才艺,修身养性;长期目标,齐家治国平天下。
行为教育最佳的时段是3-18岁,而尤以3-6岁为重中之重,7-12岁次之。读书明理虽是修学之途,可是错过了这样的阶段,读书明理对行为的制约作用是大大减弱的,一是读书能明理的不多,二是读书明理又能纠正十多年积习的更少。所以,不要以为,光读经就可以了,对大多数读经孩子来说,如果行为教育不及时跟上,那是绝对要出问题的。诸多问孩子,都是在这两个的重要阶段的行为教育方面出了问题,我们现在有家长,我们现在的学校、幼儿园,在孩子最需要行为教育时,却给孩子的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