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位朋友沟通,她说最近生活一团糟,身心疲惫,连家里的小强也都纷纷跑出来,好像和她作对似的。
女儿厌学,老公不支持她外出修学。虽然很多修行的朋友都告诉她:这是自己的问题。
虽然她说她知道,但实际上还是有差距,也就是认识的不够深刻。知道,做到,得到,这是个循环反复的过程。知道做不到,说明认识不够深刻。
其实去年到今年,我也经历了类似的问题,可能刚开始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明明是参加提升自我的课程,对孩子,对家庭都有好处,为何不支持呢。
其实问题不是出在当前的这些事上,问题的根源是彼此失去了信任。
如果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那么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无用功。因为对方一直都是一种抵触的情绪,可以说是报复或故意找茬。
回想下,很多家长凭借和孩子之间巨大的力量悬殊,用强硬的手段来逼迫孩子做一些事情:如吃饭,学习等。而忽视这种行为不仅会给吃饭,学习等行为带上不愉快的印记。更糟糕的是破坏了和孩子之间平等的信任关系。一旦两者之间的力量悬殊消失,那么将带来强大的行为反弹,因为那只是孩子表面的屈从,这是生命生存的本能。如果成人之间用这种方式去沟通,那么结果一定是对方不理你,哪怕你低头认罪,也要打几天冷战。
如果夫妻之间,父子,母子之间已经失去了这份最基本的信任,那么保持沉默吧。因为这时候,你说任何东西都是没效果的,相反的还会引发对方的反感,加深误会。所以这时候不要去穷追事情的合理性,而是要从心下手,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恢复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如何恢复及保持呢?
彼此之间,太熟,不知道界限,问题就来了。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对方是亲人,而比外人还刻薄,因为有句话叫:为你好。其实都是夹藏私心的。
家庭成员(包括孩子,夫妻之间)应该保持距离感,把对方想象成客人,客人如果有什么缺点,或看不顺眼的,做主人的不会随便说出来吧。我们会赞赏客人的优点,忽略客人的缺点。主宾之间,我们的言行举止一定会收敛。古时候常讲相敬如宾就是这个意思。这里面隐隐之间,蕴含自然之道,非亲,非客,非亲客。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