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父母都担心一个问题,就是:怕孩子在外面被欺负。但什么是被欺负,该承受多大的委屈才反击呢?
其实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我们要警惕,我们需要想的更多,更远。
马加爵,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复旦林森浩投毒案,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绝对不是一句话就能教会孩子并且避免的:谁打你,就打回去。
但恰恰这是现在大多数父母最直接的想法,但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请问马加爵的受害者,朱令,林森浩的受害者该如何打回去呢?
现在的学生不大重视人际交往,平时总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情,碰到问题也不会注意解决方式。
我们该如何面对为知的未来,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如果你能穿越时空,可以发现其实是偶然中的必然。
我们在担心孩子的同时,我们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必须先问自己,我们如何保护自己?我们所坚持的这种方式是否有效?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知如何保护自己,那我们如何教孩子保护自己。
简单的一个反应,映射出的是我们的世界观,时空观,我们的人生格局。
每一个细微的念头,背后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如果理解错误,那么势必我们所作出的反应也是错误的。
孩子为什么会被欺负,他们是否表现出内心的懦弱,而这种懦弱是谁给予的呢?
家长希望孩子强大,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恰恰相反。我们无微不至,让孩子受不得一点伤,包办一切,恨不得走路吃饭都替孩子做了。
在我们这个世界,弱肉强食这是自然法则,并不是因为强大的一方有意为之。你可曾在自然界中看过水往高处流。
试问你能保护到几时?孩子终究是要独自生活。么样才算被欺负,不能受一点委屈吗?温室里的花朵是见不得阳光的,逆境也是一种修炼。
还击是最好的方式吗?我们可以暂且不论,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强大,培养孩子处事不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魄力。
更确切说,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生活我们要做到。因为言语的表现力是有限的,信息量也有限。我们在生活中的表现会像模子刻进孩子的潜意识。
只有内心强大了,我们行为的选择才有了自由,我们可以选择出击,也可以选择忍让。
忍让不是弱小的表现。恰恰相反,那些咆哮的,恰恰是弱小的表现,不信你去观察动物,咆哮的都是弱小的那方,它要靠声势给自己壮胆。强者从来都是不怒而威。
你的心胸格局,决定了你的耐性,忍耐力。从家庭到家族,从国家到天下,你的格局越大,就越能忍让,因为如果你胸怀天下,天下是一家,都是一家人还打打杀杀什么。
记得我弟弟在读初中时,曾经问过我:小地痞流氓老是找他麻烦,该怎么办? 我告诉他,扩大你的心量,你的世界绝不是只在大田,那些小地痞流氓算什么。如果你在心里和他们纠缠,那么他们也会和你纠缠不清。其实外在世界只是内心的变现。
胸有猛虎,细嗅蔷薇,关注我们(教学第一)!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