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穆,学历史:历史不是黑斯垂-徐健顺

读钱穆,学历史:历史不是黑斯垂(History)          ----     徐健顺

今年寒假的吟诵学习班,我特意安排了“钱穆先生著作读书会”,作为每天晚上的课程。读书会,就是一起读书,读完讨论一下,形式很简单,所以也没有主讲人,只有主持人。本来是由曾维范先生、刘宏毅先生、朱翔非先生和我各主持一晚,不料曾先生突然逝世,伤痛之余,只得由我主持两晚。是曾先生导我读钱穆,所以本文也敬献于曾维范先生。

吟诵不是唱歌跳舞,也仅仅是教学法。在吟诵的背后,有中国文化的真相在。因为发现了吟诵,而我们被教育的中国历史文化忽然变得可疑起来,从而启发我们去打破百年的知识屏蔽,推开历史真相之门——原来我们一直生活在楚门的世界里。

反过来,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真相,也不可能做出高境界的吟诵,也不可能做出好的吟诵教学,甚至可能把吟诵变成新的缪兹克。因为在吟诵中,渗透着儒家理想和中国文人的传统,不理解这些,只能算掌握了吟诵的规则,但仍然不懂吟诵、不会吟诵。

所以在吟诵学习班中,我总是尽量设计一些国学的课程。然而,空讲义理难与吟诵结合,讲具体的东西又如蚂蚁啃天无从下口,而学习班时间有限,怎能在几节课中就把国学讲通?学习班上的国学课,只能是点到为止,给大家一个启发,留一个印象,终究还是要靠课后的自学。

但是自学要从哪里开始呢?当然进入国学也有四万八千法门。不过就我的观察,学历史似为最佳的入口。现在虽国学复兴,但社会上一般民众,对国学只是印象尚好,但不参与,属于敬而远之的态度。究其原因,还是觉得国学没那么好,没那么有用。你要说国学有用,为什么我们近代会落后挨打?为什么到今天我们还追不上欧美?我想,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这一百年的挨打历史,是全体中国人都迈不过去的坎儿。这个问题不解决,民众是不会对国学心服口服的。直到今天,铺天盖地的媒体、影视,还在不断重复“传统让我们落后”,“落后就会挨打”这些似是而非的论调,你说国学怎会深入人心?

所以我想,改变人心,当从重学历史开始。重学历史,最好的办法就是读钱穆。因为只有在钱先生那里,历史还是历史,而在“历史学”那里,历史已经是黑斯垂。
可历史不是黑斯垂!

这次我编给学员的《钱穆先生著作选读》,选的大都是语言比较浅近的,内容比较概括性的。除此之外,只选了《国史大纲》。前面几篇都是讲人物的,有历史人物、文人、名将三篇。这样选的目的,一来是励志,当知做吟诵先要做豪杰,不做豪杰做不好吟诵。豪杰也不是多么难做,只是要坚持自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二来,这才是史书惯例,这样才能走进我们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人物》中,钱穆先生开篇即这样说:
讲文化定要讲历史,历史是文化积累最具体的事实。历史讲人事,人事该以人为主,事为副。非有人生,何来人事?中国人一向看清楚这一点。西方人看法便和我们不同,似乎把事为主,人为副,倒过来了。因此,西方历史多是纪事本末体,中国虽有此体,但非主要。中国史以列传体为主,二十四史称为正史,最难读。一翻开,只见一个一个人,不易看见一件一件事。如读《史记》,汉代开国,只见汉高祖、项王、张良、韩信、萧何许多人,把事分在各人身上。……今天我们一切学术教育都学西洋,因此学校讲历史,都重事,不重人。如讲楚、汉战争,汉高祖怎样打项羽?固然要讲到人,但只以事为主。

我想,学历史就从这个问题开始吧:为什么中国的正史是纪传体的呢?
你看现在的所谓历史学书,多么客观、多么理性!有记录有数字有分析有总结,看完了这书,你对这段历史真是一二三四五,清清楚楚。中国的史书把历史讲成了人物故事,多么奇怪啊!那就不可能客观了,不可能科学了。

的确是这样,中国的史学是称不上客观和科学的。但是,客观和科学并不是真理的代名词。想认识科学的真相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科学哲学,这也是西方人的理论,研究科学到底是什么。他们的结论:科学就是一套适应于当下的解释。中国的史学也是一套解释。大家都是解释,在这些解释的背后,是世界观,奎因叫它做“本体论承诺”。大家的世界观不同,所以解释不同。谁离真理更近?争论这个问题在一般情况下都没有意义。

只有平等地看待中西史学,才能做出有价值的比较,才能凸显双方的特色,了解到他们思维的方向。
西方是商业文明起源,重利益,重交换。商业文明是小家庭制,多流动,所以西方思维以分为主,认为世界有主体有客体,有主观有客观,主体是通过对客体的掌控达到自由的。所以西方人重视研究客体、摆布客体。人是通过对自然的控制多少来标识人性的高度的。所以,有了飞机人类能上天,就是人性的进步;有了更多的钱,或者经济发展了GDP上去了,也是人性的进步。

中国则不同,我们是农业文明起源,重整体,重分享。农业文明是大家族制,所以中国思维以合为主,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人是通过与自然的和谐达到人性的。所以中国人重视研究人本身,重视开发人本身。人是通过开发了自己多少来标识人性的高度的。所以,中国人认为科技再发展,也与人性无关,与幸福无关,与一个人一生追求的目标无关。科技的发展只有在对人性的开发有用的时候,才是有意义的。

西方的黑斯垂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是怎么变化的学术,中国的历史学是研究人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是怎样表现的学问。所以,历史不是黑斯垂。
钱先生说,中国的史书中记载了很多无表现的人物,就是对历史进程没有作用的人物。比如伯夷叔齐,武王伐纣他们拦马而谏,结果一点作用也没有,武王照旧伐纣。这样的人和事,在西方黑斯垂中就会消失不见,无人提起。今天的历史学教授和博士们,也不会去研究这些人。但中国的史书却要大书特书,而且是在无比赞美武王伐纣的大背景下,永世传颂伯夷叔齐——这是为什么?因为伯夷叔齐做到了人性的典范:“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他们认为对的事情,就坚持,什么也动摇不了他们,直到饿死为止。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从事功角度,是个大败笔,可是关羽由此成为武圣,因为义薄云天。没有义,兴复汉室算个狗屁?人比客观世界强大得多。这就是中国人认为的人性。

所以钱先生鼓励大家做豪杰。做不成圣贤至少做豪杰,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人。
中国人毕生追求大道。大道在圣贤书中有所描述,所以要读经。但经是讲道理的,而世界是变化的,于是有史。史就是解经的,只不过不是用注释解,而是用不断变化的史实来解。这样才能让人了解到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大道是怎样体现的,人应该怎样做。这件事是永远做不完的,历史也永远写不完。

要说中国的历史学不客观,这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说它不准确。恰恰相反的是,世界史学界都承认中国的历史记载得最详实。事实都是事实,中国史学家和西方黑斯垂家都一样忠于事实。中国史官为记录真实而殉职的事情不是太多了吗?春秋时齐国崔杼杀了齐庄公执政,齐太史官记载下“崔杼弑庄公”五字。崔杼知道后便杀掉了太史。其弟接任还是这样写,也被杀。另一弟接任仍然这样写,又被杀。又有一弟接任还这样写,崔杼就只好由他去了。南史氏听说齐国太史都死了,就拿着写好这五个字的竹简前去,准备接任,听到已如实记载,这才回去。——这就是史官直笔的传统!从春秋大义到董狐直笔,从司马迁到韩愈,莫不如此。所以纪传体,与准确度无关。
要说史书纪传以讹传讹,这是有的,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西方黑斯垂也一样。但是不能怀疑双方的记录方法背后对真实性的追求。

所以,中西史学的不同,就是记录角度和观念的不同。西方黑斯垂,以事为主线,以功利为判断,中国历史,以人为主线,以人性为判断。在黑斯垂那里,什么人都是事的附属品,大家谈论事,研究事,在历史这里,什么事都是人的附属品,大家谈论人,研究人。

黑斯垂最终是以事来论人的,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做了多少事,推动了多少历史进程。历史最终是以人来论事的,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做了多少努力去成为一个人,而一件事的价值在于它体现了那个人的多少人性。“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以成败论英雄”,这两句话在汉语中,都是贬义。真正的中国历史,是仅以人性论英雄的。
这样就可以理解,中国的正史为什么是纪传体了。虽然有食货志有艺文志,但是开头和主体,都是人物传记。事件消融在人物之后。所以中国历史,传下来的固然有历朝历代风云变幻,但最主要的,是传下来一个个的人物。

在此该插一句:给学生讲中国历史故事,尤其是历史人物的故事,是多么重要的文化传承!现在的儿童文学,太注重西方童话,恐怕是该反思一下了。
现在讲中国历史,也是黑斯垂式讲解,不讲人物只讲事件,讲历史大事记,甚至把历史讲成阴谋诡计的流水账,这真是连黑斯垂都不是的玩意儿了。

明白了这一层,就知道读钱穆有多重要。因为只有在钱穆先生那里,历史还是历史,不是黑斯垂。
现在可以回答那个中国人都绕不过去的问题了:如果传统文化是好的,为什么我们挨打了一百年?
是啊,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落后了。但是,且慢,果真如此吗?钱穆先生给了我们另外一种答案。

先说,挨打一定是因为落后吗?

那么日耳曼人打败了罗马帝国,是罗马落后于日耳曼吗?连日耳曼人自己也不这么认为啊。要不还有文艺复兴?应该叫文艺复古重返落后才对。
蒙古人打败了宋朝,是宋朝落后吗?那么当时的中国人都应该向蒙古人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历史上,先进文明的民族经常被落后野蛮的民族打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先进并不等同于武力强大。你会说,武力不强大,怎能证明他先进?这就是世界观的问题了。你是怎样衡量先进与落后的呢?武力强大的民族,其人性就发达吗?人就更不像畜生而更像人吗?反正中国人从来是用这样的眼光看待先进与落后的,而不是用武力。

当然先进文明在正常情况下都是可以自保甚至维持尊贵的,统计一下先进民族与落后民族的战争结果,先进民族得胜的比率是超高的,但是很遗憾,不是百分之百。而野蛮民族的野蛮,也在于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就可以毁了先进文明。
就像细菌也可以毁了人类一样。

如果你能对这一点释然,不再从逻辑上谈论中国的落后,那么我们就可以讨论下一个问题:近代以来,甚至近五百年来,我们是不是真的落后了?
钱先生的答案:真的落后了。落后,不在于科学科技,而在于人性的后退,这才是中国史学永远的评价标准。

但是,不是传统文化的过错。恰恰相反的是,落后的原因,正是违背了传统文化,违背了儒家正统。

钱先生把最大的矛头,指向满清。他用了很多证据(比如乾隆一人搞的文字狱比此前历史总和还多),证明满清政府偷梁换柱,把原本正大光明、浩然天地、健康活泼、多姿多彩的中国正宗文化,变成了畏畏缩缩、装模作样、猥琐琐碎、刻板呆滞的清朝文化。他在家中常指着他坐的椅子对学生们说:你们看,这是明朝的式样,整个设计都完全符合人体结构,坐着非常舒服,而又端正大方。你再看现在通行的太师椅,那就是清朝的式样,板板正正,四四方方,难看又难坐,坐着不舒服不说,还一副假正经模样。现在有收藏热,爱古董的朋友都知道怎么鉴别明朝和清朝的家具、瓷器和其他东西,很多时候一望便知,那自由自在的就是明朝的,那缩手缩脚的就是清朝的。

为什么要改变中国文化?为了防猜,就是防范和猜忌。这是钱先生的探究。满族人究竟是没有把自己和汉族当成一家啊。这个恐怕与当初的战争有关。尽管清兵是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进关的,但是扬州一战,嘉定三屠,原形毕露。一时的畅快留下的是三百年的心理阴影,最终也葬送了几百万满族人。今天,会说满语的已经不足一百人了。杀人之心,岂可轻起?不管是什么名义,兵者,不祥之器也。

国力和武力,也因此而起了变化。清朝的经济,一直追不上明朝,甚至康乾盛世,也比不上明朝末叶。其人口、粮食产量、贸易规模等等,一直难以与此前的历代统一王朝相比。

军事就更可笑了。明朝引进西洋大炮和火枪,可是很快就可以自己制造了,军工厂在山东。袁崇焕守宁远十几年,“凭坚城,用大炮”。当时的火枪还需要现装火药,一枪发出需要等半天才能发第二枪,所以我们看电影,西方人屠杀印第安人用的是三排战法:一排站着,一排蹲着,一排趴着,轮流开枪,轮流上火药,这样才能保证火力不断。这个战法是谁发明的?戚继光。

当努尔哈赤率领后金骑兵进攻明朝时,面对的就是大炮加火枪。两百年后,历史重演,这次是面对西洋人的大炮加火枪。奇怪的是,他们居然没有接收明朝人的先进技术?

他们没有接收的太多了,岂止大炮和火枪。所以 “五四”一批人要反的传统,是清朝的传统,不是正宗的华夏传统,要打倒的孔家店,是没有认清门面,应该是爱新觉罗店才是。

陈丹青先生一直在赞美“民国范儿”,这是值得钦佩的。然而读了钱穆才知道,“民国范儿”只是“中国范儿”的一角而已。要学就学明朝范儿、汉朝范儿、孔子范儿。
有人评价说,钱先生的这种认识,是同盟会驱除鞑虏思想的残留,好像就是没有价值了。那么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真的只是一时之计吗?五族共和了两百多年,怎么就要驱除鞑虏了呢?我想,钱先生的认识和论证,真的值得我们去读,去认真思考。

我们再放宽一步说,不管是不是满清的罪过,反正中国的确在最后几百年是落后了。那么落后的原因,是因为传统文化过时了?还是我们偏离了传统文化?我们平常批评最多的那些现象,比如缠小脚、包办婚姻、八股文、贪污腐败等等,这些是属于传统文化呢?还是传统文化的反面呢?如果说,有这些现象,就说明传统文化不好,那么希特勒又如何解释?希特勒是受过德国古典哲学的伟大熏陶的德国人民用民主制普选出来的。难道我们因为希特勒就否定西方文明的传统?

什么是传统文化?首先它属于文明。连文明都不是,怎么可能是文化?缠小脚是文明吗?贪污腐败是文明吗?那都是动物性,是畜生做的事,是自私自利。不是出现在人间的都叫文明。而文化,是文明的核心,是其精神支柱。人类,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靠着文化不断地艰苦地跟动物性做斗争,才能维持和发展文明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历代祖先传承的、与动物性做斗争的精神产物。孔子说要缠小脚吗?还是孟子说要贪污腐败?我们在孔孟那里,看到的都是浩然正气。所以这就是我们常有的一个误解,把很多落后的现象认为是传统文化。

我们做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传统文化也是有精华,有糟粕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兄弟,请你逻辑清晰一点好不好,那糟粕不属于传统文化,恰恰是传统文化一直在拼命斗争的对象。
还有说复古的,说什么东西都会有过时的时候啊,现在怎么能把古代的东西拿出来又用呢?这个逻辑也很奇怪。我请你复个古我看。你要能复出来哪怕一点古,我从此闭嘴。

空气都污染了,水都变浑了,方言不会说了,我们都用手机了,你想怎么复古?原材料在哪里?历史只会向前走。复古是永远不必担心的事情,就像创新也是永远不必担心的事情一样。天天喊创新,天天防复古,全是浪费精力。

好的东西自然会留下来,传下去。这些都像万物生长,不要去担这份心。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好的东西被埋起来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挖出来。挖出来大家觉得不好用,那大家自然会丢掉。

到此地步,我们方可讨论下一层的问题。既然中西的传统文化都是好的,那么他们的不同又是为什么?中国近代的落后是否与此有关?
有关的。中国近代的落后,的确与不发展科技有关。但是,这里也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是钱先生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观点:没有绝对的好制度。任何制度都是在制订时适应其当时情况的做法,随着时间流逝,情况改变,好制度会变成坏制度。不要指责制订制度的人,而要讨论为什么不改变。

明确这一点,我们再说下一个事实:中国不发展科技,这是中国人的自由选择。在宋朝的时候,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已经两千多年了,中国的经济在正常情况下都占世界经济的四分之一以上,中国人最长寿,人口也最多,中国人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也是最高的。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科学已经到了可以产生近代科学的地步,虽然产生出来的一定不是牛顿力学,但是科技的水平是同样的。中国的经济也到了可以产生近代经济的时候,虽然一定不是残酷的圈地运动,但是经济规模是一样的。但是,宋朝人选择了停止前进,他们压抑了这些苗头,把精力放到了理学上去了。

你觉得这是愚蠢的选择吗?这里就要牢记钱先生在《国史大纲》序言里的话:对本国历史要永远怀有温情与敬意。没有永远的好政策。我们的宋朝祖先这样选择有他们的理由。我们要了解他们的理由,并尊重他们的选择。

这个理由是什么?钱先生在《中国知识分子》中说:
可知中国学者何以始终不走西方自然科学的道路,何以看轻了像天文、算数、医学、音乐这一类知识,只当是一技一艺,不肯潜心深究。这些,在中国学者间,只当是一种博闻之学,只在其从事更大的活动,预计对社会人生可有更广泛贡献之外,聪明心力偶有余裕,泛滥旁及。此在整个人生中,只当是一角落,一枝节。若专精于此,譬如钻牛角尖,群认为是不急之务。国家治平,经济繁荣,教化昌明,一切人文圈内事,在中国学者观念中,较之治天文、算数、医药、音乐之类,轻重缓急,不啻霄壤。因此治天文、治算数的,只转入历法方面,俾其有裨农事。如阴阳家邹衍一辈人,则把当时仅有的天文知识强挽到实际政治上应用,讲天文还是在讲政治原理,讲仁义道德,讲人文精神。至如音乐之类,在中国学者亦只当作一种人文修养,期求达到一种内心与人格上理想境界之一种工具。孔子最看重音乐,他对音乐看法即如此。放开一步,则用在人与人交际上,社会风俗陶铸上,还是一种工具,一种以人文精神为中心向往之工具。因此在中国知识界,自然科学不能成为一种独立学问。若脱离人文中心而独立,而只当是一技一艺,受人轻视,自不能有深造远至之望。

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认为科技这些东西,无关人心,无关幸福,无关人性,反而有害人心,使人心功利,把幸福建立在外物上。但是,这也不表示我们的祖先不关注科技,实际上明朝的科技仍在发展,明朝的军事也是世界上最强的。徐光启听说欧洲的科学启蒙,曾计划前往考察,此行若成,则中国历史一定会大变,可惜他因病去世了。此后则兵连祸结,无人再兴此意。然后,就是清兵入关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泼和开放,当欧洲有变,定会吸取发展,或一改压抑科技的政策,都未可知。因时而变,才是传统文化的优点。闭关锁国,停止后退的,的确是清朝这三百年。

最后,我们来说最后的一道壁垒:落后一定挨打吗?
落后一定会挨打!这是现在很多人的口头禅。家长有这句口头禅,害了子女。官员有这句口头禅,害了国家。
现在很多大学给入学大学生开的第一课,叫“职业生涯规划”。在我们学校,我看到过这样一幅海报:来规划你的人生吧,不然,你将被人生规划掉。天哪,我们就是这样吓唬我们的学生的吗?

我们的世界,被描绘成了什么样子?在中国科幻文学界,流行着所谓“黑暗森林法则”,就是所有他人都是敌人必须消灭的意思,还颇为青年书迷们津津乐道,不晓得真正的黑暗森林法则是爱。生物亿万年的生存发展,首先靠的是爱,是父爱母爱,是群体之爱。了解一下百年来西方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的进展吧,不是进化论,而是爱的理论。没有爱,没有互相的帮助和奉献,世界将毫无意义。

为什么在中国特别流行这些竞争理论?这也与我们百年反传统,不学传统有关系。无论是西方传统,还是中国传统,爱的理论都是第一位的。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日本鬼子的刺刀钢炮,都不是他们的传统文化,火烧圆明园的是西方的流氓,不是西方的主体民众。

落后就要挨打吗?这还是人间世界吗?这是地狱!
奉行这种观念的人,行走在这个世界上,会是个什么状态?用膝盖也想得出来。他会幸福吗?扯淡。

奉行这种观念的国家,活动于这个世界上,会是个什么状态?用膝盖也想得出来。谁说国家和国家只能有利益之争?谁说国际上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谁说民族友好只能是骗人的把戏?你不信这些,自然没人跟你友好,为你两肋插刀。

可以去看看朝鲜历史,在明朝覆亡和清朝覆亡的时候,朝鲜王朝是怎样为中原王朝两肋插刀的。谁说国际上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
我们的传统文化,追求的是大同世界,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落后,不会挨打,反而有人会帮助他。这才是人间世界!
有人因为我们中国落后了,就来打我们,我们是不是在打回去之后,也该一并接受了落后就打他的观念?那我们岂不退回了畜生?
现在再想想宋朝祖先的选择,他们不愿科技的发展败坏了人心,甚至冒着挨打的危险,这样的选择,真的愚蠢吗?

今天,我们把GDP发展到天文数字,把田野都变成城市群,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
我们不再挨打了吗?还是每个人都持枪相对,心里默念着“黑暗森林法则”?“令好人不再受害的唯一办法就是好人也拿起枪!”在互相威慑中度过一生。
如果,宋朝人能够实现他们的理想,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子?
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历史人物,是不是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
所以要读钱穆,学历史。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推荐

鲍鹏山:体制教育教材弊端,为何要选择经典

鲍鹏山是一位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研究的大学老师,但他却花了许多时间、精力去做给中小学生讲课。他认为,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关于什么才是好的语文教材,他所践行的回到四书五经的传统 ...

先祖为我们留下真相,让后代追求真相有迹可循

史官直笔传统 今天 读 徐健顺老师的《读钱穆,学历史:历史不是黑斯垂 》,里面有一段关于史官直笔传统的故事: “春秋时齐国崔杼杀了齐庄公执政,齐太史官记载下“崔杼弑庄公”五字。崔杼知道后便杀掉了太史。其弟接任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读钱穆,学历史:历史不是黑斯垂-徐健顺